(本文为今日头条「头条深一度」独家稿件)
1951年5月,纽约黑手党曼加诺家族经历了一场权力的大洗牌,改名为阿纳斯塔西亚家族,阿尔伯特·阿纳斯塔西亚正式成为五大帮派之一的掌舵人。然而,这位新任家族老大并未带来和平与稳定,反而在短短两年内,以他极端暴力和无法无天的行径,让家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阿尔伯特疯狂地滥杀无辜,甚至为了一纸报纸上的不快便下令暗杀,连曾为警方立下汗马功劳的著名侦探也未能幸免。他大肆售卖黑手党委员会的席位,使得家族在外部环境中遭遇白道的围剿,黑道同行也纷纷远离,仇敌成群,昔日盟友四散。这一切使得阿纳斯塔西亚家族的地位岌岌可危,内部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。
家族的高层小头目们逐渐萌生了除掉这位“疯狗”的念头,但面对阿尔伯特的凶狠和无数保镖,实施“下克上”并非易事。毕竟,阿尔伯特不仅是黑手党委员会谋杀公司的负责人,还以出神入化的武艺闻名,拥有“刽子手之王”的恐怖名号。他的根基深厚,在家族内部找刺客必然暴露,寻求外援又无异于“借董卓兵”,极有可能引火烧身。
展开剩余79%就在众人犹豫不决时,家族二把手卡洛·甘比诺看清了时机。他深知阿尔伯特虽勇,但身体机能因五十岁高龄和多年的荒淫生活早已大不如前,再加上阿尔伯特频繁的头痛和抽搐,真正的战斗力已大幅下降。甘比诺决定亲自出面,在五大家族之外寻找一个无所畏惧、冷酷无情的杀手来完成这场暗杀。经过细致搜寻,他最终找到了一位传说中的狠人——约瑟夫·加洛。
加洛,一个生于1929年的纽约布鲁克林小伙,家中排行第二,绰号“乔伊”。他出生于一个横跨金融和实业的家族,父亲翁贝托经营着私酒走私和高利贷业务。与常见的黑帮分子不同,乔伊年少时爱读书,叛逆而热爱文学与绘画,成绩优异,一度成为高中模范学生。然而,1945年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:被撞后脑部受伤严重,导致精神异常,变得脾气怪异,性格偏执。
伤病让乔伊不得不停学,逐渐放弃了学业,最终在两个兄弟的带领下滑向黑帮生活。但与普通流氓不同,乔伊依旧热衷阅读和讲述故事,甚至将黑帮小说和电影中的情节搬入现实,沉浸式的代入感让他仿佛自己就是那些传奇人物。一次他甚至模仿1947年电影《死亡之吻》的桥段,讲述绑架并推死一个讨债人的母亲,因其夸张和血腥的叙述被街头众人传为“活畜生”的恶名。
1950年,警方终于盯上了加洛。侦探局长西德曼亲自率队在台球厅将他逮捕。加洛用一颗伪装成炸弹的台球吓唬警察,表现极度疯狂。精神鉴定结果显示,他患有严重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,无法区分现实与幻觉,被送进国王县精神病院关押两年。出院后,他意外成为了一个新兴黑帮组织“加洛帮”的精神领袖,靠着讲述自己的故事和黑帮格言,迅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。
甘比诺找上乔伊,正是看中了他那令人闻风丧胆的“顶级杀手”名声,尽管实际战斗力远不及传闻。甘比诺许诺重金,并保证他在成功暗杀阿尔伯特后将名扬纽约,开宗立派。加洛冷笑应诺,信心十足:“那家伙死定了!连耶稣都救不了他!”
这场暗杀的幕后故事,正是纽约黑帮历史上一段传奇。至于乔伊加洛最终如何兑现这单重活,江湖上又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?敬请关注本文下篇。
—
1976年1月,音乐界迎来了一张划时代的专辑——鲍勃·迪伦的第十七张录音室作品《欲望》。这张专辑共收录了九首歌曲,依旧保持了迪伦独特的民谣摇滚风格。自发行之日起,《欲望》便赢得了无数赞誉,媒体争相报道,其艺术成就获得高度认可。甚至在2003年,滚石杂志将其评选进“史上最伟大专辑500强”,彰显其不朽的音乐价值。
销量方面,《欲望》同样辉煌。专辑在美国市场突破百万销量,欧洲各国也迎来了火爆的反响。遗憾的是,当时盗版横行,多少削弱了其商业潜力,若无盗版肆虐,这张专辑很可能刷新历史销量纪录。
不过,《欲望》并非没有争议。专辑中长达十一分钟的《乔伊》一曲引发了广泛讨论。歌迷们纷纷质疑:“迪伦到底想表达什么?这首歌赞美的不是黑手党头目吗?难道他真的被威胁了?”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,迪伦从容回应:“我没有被威胁,这首歌表达的是我对乔伊·加洛的敬意。他是与命运抗争的英雄。”
这段音乐传奇背后,正是黑帮世界真实血腥纷争的映照——乔伊·加洛,这位被迪伦用音乐雕刻进历史的人物,他的故事远比歌声复杂、凶险。
发布于:福建省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